新闻传播学专业

分类序号书名作者/编者出版社及年份ISBN编号书籍简介推荐理由
通识读本1《传媒的四种理论》[美]   西伯特、施拉姆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787300087955探讨了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和苏联共产主义四种传媒理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社会制度下传媒的理念与运作,拓宽理论视野。
2《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拿大]   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9787100030311提出“媒介即讯息”等观点,分析了各种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启发学生从媒介技术角度思考传播现象,培养独特的媒介思维。
3《传播的偏向》[加拿大]   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787300045221阐述传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偏向,以及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媒介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提升对传播本质的理解。
4《社会研究方法》第十四版  [美] 巴比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9787302591160全面介绍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等。为学生开展传播学研究提供实用的方法指导,培养科研能力。
5《传播学史》[加]   保罗·海尔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9787301346709以传记式方法讲述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众多传播学者的贡献。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来龙去脉,知晓学科发展规律和趋势。
6《报纸的良知》[美]   弗林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787300060231探讨报纸的社会责任、新闻伦理等问题,展现报业的发展与挑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增强职业责任感。
7《传播流动》[英]戴维·莫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9787300331393本书深入探讨传播领域的流动性现象,从数字媒体技术变革、全球化语境出发,剖析信息、文化与权力在不同平台和空间的流动特征与规律。可帮助其把握当下传播环境的新变化,理解信息传播在数字时代的流动逻辑,培养对新媒体传播趋势的敏锐洞察力,为专业学习和实践提供前沿理论视角   。
8《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英]   麦奎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9787302532835系统介绍大众传播的各种理论,涵盖传播者、媒介、受众等方面。是大众传播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理论资源。
9《美国新闻史》[美]   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9787501153343详细记述美国新闻事业从诞生到当代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通过了解美国新闻史,为学生提供新闻业发展的国际视野和借鉴。
10《议程设置:新闻媒体与舆论》第三版[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9787301343234本书系统阐述“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实践应用。书中结合大量实证研究,揭示新闻媒体如何通过议题选择与呈现,影响公众对重要事件的认知与关注焦点,探讨议程设置在数字时代的新特征与挑战。作为新闻传播学经典理论著作,可为学生提供核心理论框架,帮助理解媒体与公众舆论互动关系,掌握媒介如何塑造社会议题,对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指导新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基础读本1《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4)》崔保国,赵梅,丁迈,杭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9787522840369本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与全球传媒产业发展趋势,解读传媒年度热点,剖析新技术引领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传媒投资趋势,汲取世界各国传媒产业发展经验,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变革提供前瞻性参考。作为连续出版二十年的权威报告,本书是把握传媒行业脉搏的重要参考。通过研读报告,学生能够建立对传媒产业的整体认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2《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9787300280677本书深入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人与技术的共生关系,系统分析了用户在节点化网络、媒介化生存和赛博格化趋势下的行为特征和心理机制。作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揭示了数字时代人类生存状态的根本性转变。作为新媒体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本书为学生提供了理解数字社会的理论工具。彭兰教授的前沿研究不仅拓展了传播学的理论边界,更为新媒体实践提供了精准的用户洞察,是数字传播人才培养的必读教材。
3《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20039787501162963这是一部极具可读性的传播学入门著作,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刻板风格,从传播的起源、发展、学派分野到核心理论(如符号学、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等)均有所涵盖,尤其擅长用生动的案例和文学化的语言阐释抽象概念。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降低认知门槛,特别适合跨专业或初入新传领域的学生培养学科兴趣。并且将传播学置于哲学、文学、历史等大文科背景下讨论,如引用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类比传播效果,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思维。
4《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9787300282402深入分析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传播形态、传播主体、传播效果等内容,结合大量案例展现网络传播的特点与规律。帮助学生了解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
5《新媒体概论》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787300213420介绍新媒体的概念、类型、特点以及发展历程,探讨新媒体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对新媒体有全面的认识,掌握新媒体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6《编辑学概论》阙道隆等辽海出版社,20029787806499712系统阐述编辑学的基本原理、编辑工作的流程和方法,以及编辑人员的素养和职责。为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提供编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导。
7《出版学基础》叶再生学林出版社,2003 9787806684340论述出版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以及出版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帮助学生建立出版学的知识体系,了解出版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
8《大众传播学通论》戴元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9787313024375全面介绍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模式、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内容,涵盖传播学的多个领域。使学生对大众传播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9《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   沃纳・赛佛林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787810857468详细介绍传播理论的起源、发展和各种理论流派,以及传播研究的方法和应用。经典的传播学教材,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传播理论,掌握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0《媒介管理学》邵培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787040295557阐述媒介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媒介组织管理、媒介市场营销、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媒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媒介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11《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9787300268659系统讲述新闻编辑工作的流程、内容和方法,包括选题策划、稿件编辑、版面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新闻编辑的基本技能,了解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12《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9787504333629深入探讨舆论的概念、形成机制、传播规律以及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学生认识舆论的本质和作用,掌握引导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3《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787040344620介绍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类型、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新闻评论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提高分析和评论新闻事件的能力。

14《网络新闻编辑学》殷俊等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9787561440455针对网络新闻编辑工作,阐述其特点、流程、方法和技巧,包括网络新闻的选题策划、稿件编辑、页面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新闻编辑的技能,适应网络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新要求。

15《传播政治经济学》[加]   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9787508022143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传播现象,探讨传播与社会权力、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思考传播与社会的关系,拓宽学术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
专业参考书目1《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美]比尔·科瓦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787300186658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真伪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技能。本书提出了六项核心"新闻素养"原则,指导读者系统评估信息的完整性、信源可信度和证据可靠性。作者深刻探讨了专业新闻工作者在全民参与新闻生产背景下的新角色与责任,重新定义了新闻业的社会价值。本书不仅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提供了批判性思维工具,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媒介素养培养体系。通过阅读本书,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甄别的方法论,理解专业新闻在公共对话中的独特价值,为未来从事传媒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伦理基础。
2《说中国》许倬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9787549564286本书的结构体例、行文风格,均属于“大历史”的范畴,没有铺陈细节,也没有繁琐的论证,而是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来勾勒出各个时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击节的真知灼见,也不时流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切关怀。许倬云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人文视角,为传媒学子提供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坐标系。本书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更能培养其跨文化传播的思维能力,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读本。
3《定位》[美]艾·里斯,杰克·特劳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787111326403这部营销学经典提出了革命性的"定位"理论,颠覆了传统营销观念。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分析,系统阐述了如何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差异化认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本书所倡导的定位思维对传媒行业具有深远影响。对于未来可能从事品牌传播、广告策划的学生而言,掌握定位理论不仅能提升专业竞争力,更能培养战略性的市场思维,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4《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美]罗伯特麦基 著,周铁东 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9787201088334本书被誉为“编剧圣经”,通过对《教父》《阿甘正传》等经典影片的深度解析,揭示了故事创作的本质规律。作者以其三十年的教学经验,系统阐述了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叙事结构的核心原理。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讲好故事的能力成为传媒人的核心竞争力。本书不仅适用于影视创作,更为新媒体内容生产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通过研读本书,学生能够掌握普适性的叙事技巧,提升内容创作的感染力与传播力。
5《数字化生存》[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胡泳 范海燕(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9787121307362这部前瞻性著作预言了数字技术将如何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的信息消费革命,探讨了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本书是理解数字文明的启蒙读物,帮助学生建立对技术社会的认知框架。在传媒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书中的许多预言已成为现实,阅读本书能培养学生对技术变革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
6《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法] 米歇尔·福柯;刘北成,杨远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9787108017949本书通过考察现代监狱制度的形成,揭示了权力如何通过知识体系和社会机构实现对个体的规训。作者以其独特的系谱学方法,解构了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福柯的思想为理解媒介与权力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视角。本书适合高年级学生拓展理论视野,培养批判性的社会分析能力,是传播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7《弱传播》邹振东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9787515022666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这本书由舆论的弱原理、   “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   “舆论世界的哲学”。
8《脑机穿越》米格尔・尼科莱利斯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9787213065835讲述   “人机融合” 的未来,即 “脑机接口时代” 的到来,以及人类思维控制人造工具在未来将成为常态。让读者了解未来科技驱动下,人类触及范围的变化,探索人机融合的奥秘。
9《信息简史》詹姆斯・格雷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9787115331809从厚重历史中精选关键片段,勾勒信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供看待信息的全新框架。帮助读者理解信息是定义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理解时代的关键。
10《虚拟人》玛蒂娜・罗斯布拉特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9787213074684探讨人类躯体死亡后思维是否能继续存在,思维克隆人等虚拟人对   “我” 的定义的颠覆,以及相关哲学、社会、法律和伦理影响。引发对人类未来社会因虚拟人出现而产生变革的思考,探讨思维克隆人的相关问题。
11《必然》凯文・凯利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9787121455803总结对科技的观察分析,评说当下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互联网全球化等。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前瞻性视野和指导,帮助理解科技发展趋势。
12《与机器人共舞》约翰・马尔科夫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9787213084515探讨人工智能是天使还是魔鬼,未来机器人是否具备人类智慧及人类的应对。帮助读者了解人工智能时代的相关问题,引发对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思考。
13《免费》克里斯・安德森中信出版社,20129787508634395阐述   “免费” 商业模式,它是建立在电脑字节基础上的经济学,代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未来。让读者理解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变革,认识   “免费” 商业模式的本质。
14《零边际成本》杰里米・里夫金中信出版社,20179787508681559探讨共享经济、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等,预测协同共享经济对大公司模式的颠覆等。帮助读者了解零边际成本社会的相关概念和未来趋势,把握时代变革。
15《奇点临近》库兹韦尔机械工业出版社,20259787111773238通过分析科学发展趋势,演绎并预测未来,如六个纪元的划分,探讨自然、科学和世界。为读者提供一个崭新视角,理解科技力量,思考人类最终命运。
16《性别社会学》佟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9787301334676在之前版本基础上修改而成,从性别社会学视角,探讨生产和再生产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为理解性别相关社会现象提供理论框架,有助于深入研究性别问题,适用于社会学、性别研究等专业。
17《智能媒体传播》段鹏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9787300309347聚焦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现象与规律,涵盖智能媒体技术、传播模式、发展趋势等内容。有助于了解传媒领域前沿发展,为新闻传播、媒体研究等专业学生提供新视角和理论支撑。
18《传播学研究方法》王晓华、郭良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9787040575934本书详细讲解定量研究(如调查、实验)与定性研究(如访谈、民族志)的原理与操作流程,结合经典案例分析,阐述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到结果分析的全流程,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本书适合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及研究者,能帮助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研究中的问题,为深入开展传播学研究、理解传播现象规律提供重要工具与思路   。
19《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787300089183本书深入探讨大众传播理论,将其分为客观经验主义、诠释经验主义及批判理论三个范式进行阐述,涵盖传播观念、研究历史、理论范式与方法等内容,注重梳理理论内在概念和思路演变,培养读者分析批判能力。内容全面系统,能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不同流派及其研究方法,对于构建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适合对传播理论感兴趣,希望深入研究的读者。
20《传媒规范理论》[美]克利福德・G.   克里斯琴斯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9787300301006从政治哲学和伦理学视角,系统阐述西方媒体实践,尤其是新闻实践的道德基础,提出四种媒体角色。是《传媒的四种理论》新时代续篇,采用新理论方法适应全球传媒技术发展。为读者提供了审视媒体实践的规范理论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新闻传播活动背后的道德依据和角色定位,对研究新闻传播伦理和规范有重要参考价值。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