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 分类 | 序号 | 书名 | 作者/编者 | 出版社及年份 | ISBN编号 | 书籍简介 | 推荐理由 |
德语 | 通识读本 | 1 | 《简明中西翻译史》 | 谢天振 何绍斌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9787515336509 | 《简明中西翻译史》是为配合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史教学专门编写的,共十一章。本书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条简介清晰的中西翻译史发展脉络,并由此带出中西翻译史上最主要的翻译事件、翻译组织结构和重要的翻译家及其思想。 | 《简明中西翻译史》以清晰脉络梳理中西翻译发展历程,精选重要事件、机构与翻译家思想,内容精炼而系统。作为翻译专业入门教材,既适合课堂使用,也可为爱好者提供扎实的历史框架,是探索翻译文化的实用指南。 |
2 |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 费迪南德•冯、李希雀芬 | 商务印书馆 | 9787100120241 | 本书为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旅行时的日记,还包括部分手稿和一些私人信件(主要是给父母的),在李希霍芬先生去世后,由其学生整理而成。原书于1907年出版。本书除了详细记载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考察时的科研成果之外,也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旅行见闻、经历、感受,以及对中国城市、农村、交通、风土人情的评价。日记中不时出现他为了实现科研目标,与中国官民沟通过程中使用的种种有趣手段,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他总充满自豪地讲述他是如何实现“精致”的欧式旅途生活的,让人对他的考察之旅充满艳羡;最重要的一点是,年轻读者在跟随李希霍芬“走完”中国之旅后,能够从他身上学到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手段,这才是阅读这本书的收获。虽然李希霍芬想要客观地介绍实际情况,尽量避免用华丽的词句描绘自己的旅行体验和冒险经历,但这仍不失为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旅行日记 |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68年至1872年间对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考察,足迹遍及当时18个行省中的13个,对中国的山川、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矿产等进行了深入探查。李希霍芬近150年前在中国的考察日记,文笔生动流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各方面的情况,弥足珍贵。另外,李希霍芬作为一位科学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国际问题的认识,也值得中国人思考。 | ||
专业基础读本 | 1 | 《新经典德语》 | 贾文键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9787521345605 | “新经典德语”列教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为指引,以“产出导向法”为核心教学法基础,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编写的面向德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的综合性语言教材。 | 教材依托具有交际真实性的场景,把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与交际任务有机结合,引领学生通过德语学习了解德语世界的多元文化并用德語对外讲述我国优秀文化,将语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 | |
2 | 《德语词汇联想语与速记》 | 迪特哈特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9787521321838 | 《德语词汇联想与速记》是一本从德国 Hueber 出版社原版引进的德语词汇类教辅图书。精选4000多个词条,按照专题词汇进行编排,归于190个精短的日常单元。提供按字母顺序排雷的索引,方便学习者查找单词及有效记忆单词。全书收入完备的德语基础词汇以及现代日常德语中的重要词汇。包含"初级德语水平测试"要求的所有词汇。全书按照德语单词中文释义﹣﹣德文例解三栏进行排版,方便学习者进行单词背诵及理解,自学自测词汇水平,及时有效地强化记忆。 | 好,非常好,很有用! | ||
专业参考书目 | 1 | 《德国文学史》 | 范大灿主编 | 译林出版社 2006 | 9787544701372 | 迄今为止德语文学最全面的历史,包含德国从中世纪到再次统一之后的全部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政治哲学状况,代表作家,作品介绍,相关文学思潮分析,是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推荐阅读的重要参考 | 五卷本文学史是目前国内最全面 详细的德语文学史教材,对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专业推荐参考教材 | |
2 | 悦读中国 德语读写实训教程 | 黄克琴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9787544679374 | 本书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 根据德语课程的思政需求,选择富有中国特色、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的文本,以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 努力实现学练一体,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 ||
3 | 德语语法解析与练习 | 周抗美 王兆渠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9787560858050 | 本书内容包括两大部分:语法解析及配套的语法练习。语法解析涵盖了德语语法的所有内容,讲解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以利于初学者快速掌握德语基本语法知识;练习部分题型多样,并附有答案 ,以帮助读者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 与同类书目相比,本书内容详实,讲解清晰、全面,是德语初学者、进阶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德语工具书。 | ||
4 | 德国简史教程 | 姚宝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9787810955454 | 德国简史教程》是一本高等学校德语专业的历史教材,他简明而要地介绍了德意志民族从古到今(至20世纪末)的发展,尤重近代史与现代史。全书聚焦1871年德国统一及1990年两德重新统一的历史转折,剖析其对德国及欧洲格局的深远影响。内容涵盖政治、社会变革及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互动与冲突,拓展文明视野。每章设引言导读、小结提炼、教学考查与大事记,结构清晰,兼具学术深度与教学实用性,是学习德国历史与文化的权威指南。 | 《德国简史教程》是德语专业优选教材,以“厚今薄古”为特色,聚焦德国近代史与两次统一(1871、1990),剖析其对欧洲格局的深远影响。教材创新视角,结合宗教冲突与文明对话,拓展历史认知深度。结构清晰,每章设引言、小结、考点及大事记,便于自学。既适合系统学习德国政治、社会转型,又可培养批判性历史思维,是理解德国历史与现实的权威指南。 | ||
5 | 新德汉翻译教程 | 王京平 杨帆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9787544661126 | 《新德汉翻译教程》由著名德语翻译学者王京平教授编写,是一本系统性强、实用性突出的德语翻译教材。全书以德汉互译为切入点,涵盖基础翻译理论、常见句型转换、文化负载词处理、篇章翻译策略等内容,并配有大量精选例句和练习。该书结构清晰,从词法、句法到语篇层层递进,既注重理论指导,又强调实践训练,尤其适合中高级德语学习者。书中还涉及科技、新闻、文学等不同文体的翻译技巧,并附有参考答案,便于学生使用。 | 体系科学:王京平教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将翻译理论与实战练习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翻译思维。 实用性强:书中例句贴近实际场景(如合同、报道、文学作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教学适配性高:每章配有针对性练习及参考答案,方便使用。 文化深度:对德汉语言差异(如被动语态、长句拆分)的剖析深入浅出,适合中国学生突破“中式德语”瓶颈。 本书是提升德汉双语能力的优质工具书。 | ||
6 | 德语词汇联想与速记 | [德]迪特哈特·吕布克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9787521321838 | 《德语词汇联想与速记》是一本从德国Hueber出版社原版引进的德语词汇类教辅图书。精选4000多个词条,按照专题词汇进行编排,归于190个精短的日常单元。提供按字母顺序排雷的索引,方便学习者查找单词及有效记忆单词。全书收入完备的德语基础词汇以及现代日常德语中的重要词汇。包含"初级德语水平测试"要求的所有词汇。全书按照德语单词——中文释义——德文例解三栏进行排版,方便学习者进行单词背诵及理解,自学自测词汇水平,及时有效地强化记忆。 | 本书按词族,而不是按字母顺序收录词条。将属于相同领域的单词一起记忆会事半功倍。如果想按字母顺序查找任何单词,书后的索引可以提供帮助。本书在学习单词的同时可以同时学习单词的用法,包括例解、固定搭配以及复合词。 | ||
7 | 新求精德语语法精解与练习 | 王丽明 方建国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9787560852775 | 本书在将复杂的德语语法现象解释得尽可能简单的同时,透彻地讲解了德语语法规则,使其条理化。本书的语法讲解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并配以例句、列表、练习及答案,以利于德语初学者课后复习及自学。 本书可与《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或其他任何一本初级德语教程配套使用;既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自学;既可作为语法工具书查阅,也可作为语法练习册使用。 | 《新求精德语语法精解与练习》着眼于德语初学者的实际需要,突出一个“精”字,选择对学习者实用价值大、使用频率高的重要语法现象,作系统而又简明的讲解,并辅之以练习,务求条理清晰、要领明确、便于掌握。 该书分三部分:简要和精准的语法说明、与其相配套的语法练习及练习答案。本书中语法规则的讲解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由易到难;许多语法难题在阅读过程中都迎刃而解。语法学习能帮助学习者对德语的理解,但光有理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用。因此,本书在每个语法讲解之后都配有相应的语法练习,学习者通过这些语法练习巩固并熟练掌握相应的语法规则。书后附有练习答案和不规则动词表,方便学习者查阅。 | ||
8 | 新编德语文学简史 | 丁君君 任卫东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9787521338850 | 新编外国文学简史丛书是一套国别文学史, 新编外国文学简史丛书是一套国别文学史,它以史为经,按编年顺序分为不同章节,以代表作家于代表作品为纬,对一个国家文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描述该时期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美学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并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阐述其产生的历史和社会根源。 | 该书系统介绍公元8世纪至今德语文学源流,按德语文学研究界通行的时代和风格划分章节。每章涵盖时代背景、文学风格、代表作家作品简介及主要美学理念,让读者能循序渐进了解德语文学发展,从宏观角度把握其历史进程。比如阐述德国古典主义文学时,会介绍当时德国社会追求统一、稳定的背景,歌德、席勒社会追求统一稳定的背景,歌德、席勒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体现的美学追求。 |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