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

分类序号书名作者/编者出版社及年份ISBN编号书籍简介推荐理由
通识读本1《语言学的邀请》塞缪尔·早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9787301259702从符号学角度解析语言本质,通过日常案例揭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陷阱分析。培养语言敏感性,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掌握话语权分析工具。
2《世界文学史》张德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9787301298756按文明板块划分文学发展脉络,涵盖50+语种文学经典,配合作品选段与比较研究案例。构建全球文学坐标系,辅助多语种文本对比分析。
3《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9787301344897打破欧洲中心论视角,以整体史观分析1500年以来的文明互动,包含大量非西方史料。培养全球史观认知,理解文化交融的历史逻辑。
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新版)》塞缪尔·亨廷顿新华出版社,2018年9787501190409提出文明断层线理论,分析冷战后的国际格局演变,预判文化认同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把握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核心,警惕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5《译介学导论(第二版)》谢天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9787301289952系统阐述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探讨创造性叛逆现象,分析《论语》多语种译介案例。培养译者的文化自觉,提升译本比较研究能力。
6《文化模式》鲁思·本尼迪克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9787522824048通过日本、北美原住民等文化研究,提出"文化人格"理论,揭示文化选择机制。掌握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破除文化中心主义思维。
7《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9787807463726以人类学视角串联全球艺术发展,分析300+作品,破除"西方艺术中心论"偏见。建立视觉文化认知体系,提升多模态文本解读能力。
8《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2017年9787508660752跨学科重构人类发展史,探讨语言革命、认知革命与科技伦理等核心命题。培养大历史思维,适应AI时代的跨领域对话需求。
9《西方哲学史》伯特兰·罗素(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9787100186391以问题意识串联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哲学发展,包含对黑格尔、马克思等思想家的批判性解读,展现理性思辨的演变脉络。培养批判性思维,理解西方文明内核,译本获"中国图书奖"权威认证。
10《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787301174821基于田野调查解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提出"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理论模型,揭示乡土社会的运行逻辑。构建本土社会学视角,跨文化比较中理解中西治理模式差异。
专业基础读本1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一册)艾哈迈德·爱敏 著 纳忠 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9787100171328该书内容涉及范围甚广,包括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活动、教派发展等方面,是为研究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在阿拉伯学术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获得甚高的评价,学者们认为它“是用最可靠的史料写成的,文字畅达,见解精辟”
2阿拉伯通史希提著,马坚译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9787510453267本书从早期的阿拉伯人讲起,叙述了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国家的诞生,阿拉伯帝国的兴盛与衰败,以及阿拉伯人在文化科学上的成就等。这部书的史料丰富,脉络清楚,文笔也较生动。
3阿拉伯国家概况郭依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9787501229819本书写到阿拉伯世界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及当代主要阿拉伯国家概况.主要介绍了阿拉伯世界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及当代主要阿拉伯国家概况.作者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作者在写作方面也有一定造诣,文章如行云流水
4经贸阿拉伯语(上)吴宝国,张洪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9787560013886课文主要选编经贸理论知识、经贸报道和评论文章;翻译和阅读内容包括阿拉伯国家经贸概况、经贸知识、中阿经贸往来和部分经贸应用文教材内容虽以90年代中外经贸实践为背景,但其开创的"术语分类记忆-句式结构解析-情景模拟训练"教学范式至今仍被广泛沿用,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经贸阿拉伯语方向的基础教材,也可供外贸从业者系统提升专业语言能力,在专业阿拉伯语教学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
5阿拉伯文学大花园薛庆国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9787535147325本书突破传统文学史的线性框架,采用"主题园林"式的结构设计,将古典悬诗的沙漠豪情、《一千零一夜》的市井智慧、纪伯伦的哲理诗篇等不同时期的文学经典,按照"英雄史诗""苏菲灵修""女性觉醒"等主题分类呈现。作者充分发挥其双语诗人的优势,通过原创译文与专业评析的结合,既保留了阿拉伯语原文的韵律美感,又精准传达了文本的文化内核。书中对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中的开罗巷陌、达尔维什诗歌中的故土意象等经典文学场景的解读,犹如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文化的文学漫步。这部著作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既可作为高校阿拉伯文学课程的配套读本,也能满足普通文学爱好者对异域文化的探索欲望,堪称中阿文学交流的一座精美桥梁。
6中东国家史:610~2000:哈里发国家史 哈全安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9787201101132本书以"哈里发制度"为研究主线,完整呈现了四大哈里发时期、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直至奥斯曼帝国的政权更迭轨迹,深入剖析了宗教权威与世俗权力的博弈过程。作者运用多语种原始文献,突破传统王朝史的叙事框架,既宏观考察了帝国治理体系的演进,又通过个案分析揭示了不同族群、教派对哈里发制度的差异化实践。这部百万字巨著以其详实的考据和独到的史观,成为中东历史研究领域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式作品,适合历史学者、国际关系研究者及对伊斯兰文明感兴趣的读者深度研读。
7商务阿拉伯语900句马吉德,唐雪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9787506287876本书精选国际贸易、金融谈判、会展接待等高频场景中的900组核心句型,按照"基础表达-情景对话-专业术语"三层结构编排,内容涵盖合同条款磋商、信用证操作、物流清关等实战话题。其突出特色在于例句均源自真实商务往来,配有阿拉伯语注音和语法简析,并特别标注了海湾地区与北非的商务用语差异。附赠的商务文书模板和礼仪贴士,使本书既能满足外贸从业者快速掌握行业用语的需求,也可作为高校商务阿拉伯语课程的辅助教材,是职场人士开拓阿拉伯市场的实用语言工具书。
8实用阿拉伯句法马景春外文出版社,2014年9787119089430本书突破传统语法教材的编排方式,以句法功能为纲,深入剖析了阿拉伯语中复杂的名词句、动词句及其衍生结构,特别对"限定关系""接应代词""虚拟语气"等高阶句法现象进行了模块化讲解。作者创新性地采用"结构树形图"与"句型转换"等可视化分析工具,将阿拉伯语特有的长句嵌套逻辑转化为可操作的认知模型,并配以大量选自报刊、文学作品的真实语例。该书既延续了我国阿拉伯语语法研究的严谨传统,又吸收了欧洲语言学界的句法理论成果,其独特的"理论-范例-对比-练习"四维教学法,使本书既能满足外语专业学生对句法深度的学术需求,又能帮助翻译工作者攻克长难句理解障碍,堪称阿拉伯语语法研究从传统形态学向现代句法学转型的代表性著作。
9实用阿拉伯语语法余章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9787560012278本书以中国学习者的认知习惯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汉语语法特点,清晰讲解了阿拉伯语词法变化和句法结构的核心规则,尤其对动词变位、格位标志、虚词用法等难点作了细致解析。其特色在于将复杂的语法知识转化为简明易懂的公式化表达,配合大量典型例句和实用练习,使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语法要点并应用于实际交流。该书历经二十余年教学检验,以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成为国内阿拉伯语语法教学的权威教材,既适合作为高校专业学生的配套教程,也可供自学者系统构建语法框架,是阿拉伯语入门和进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10中国阿拉伯关系史张甲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978-7-301-26338-9中阿关系绵延千年,历史上的交往无声地影响着各自的发展,无论是使团交往还是经贸往来,无论是丝绸西运还是香料东来,两个民族互致之情承载在一人一物之中。本书双语合璧,主要概述了中阿两国自古以来的友好交往,涉及了一些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推荐给外语学习者、历史研究者及对跨文明交流感兴趣的读者,堪称理解中阿友好关系历史根基的权威读本。
11简明阿拉伯语书法教程【叙利亚】哈穆德、付志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9787301312506
   
简介阿拉伯书法的发展历史及艺术特点,提出了“中国式阿拉伯语书法”的概念。特别增加了中国文化元素,将“中国梦”,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的内容作为书法例句编入教材。将书法所使用的书法例句给与简单的释义,对于正解文化的内含有重要的意义
12阿拉伯语词汇学陈中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7-81080-526-6《阿拉伯语词汇学》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结合阿拉伯语实际,对阿拉伯语各种词汇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帮助读者复习消化,熟悉阿拉伯语有关术语和表达方法,了解阿拉伯学者的有关观点。
13商务阿拉伯语法律文书宁夏大学教材编写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978-7-5663-1679-0本书根据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的环节和流程,设计商务谈判的场景和内容;根据国际经济合作际操作的环节和流程,围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项目投资设计相关谈判场景和内容。帮助阿拉伯语学习者熟悉阿拉伯语法律文书中有关商品的技术规格、包装条款、价格条款、支付条款、交货期、索赔等条款
14阿拉伯文化选读王德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78-7-301-16723-6全书共二十二课,每课介绍阿拉伯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课文内容为阿文原文,辅以中文解题,难点释题,人物背景介绍。课文内容涉阿语的起源与形成、伊斯兰教的兴起发展与教义、阿拉伯帝国的兴衰、阿拉伯文学成就、哲学思想、文化成就、服装及饮食、节日及民俗等问题。以原文为主,中文为辅,互相对照,以加深理解。
1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文化语言学视角国少华时事出版社,2009年978-7-80232-259-2该书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历史的、系统的考证和比较研究,通过语言这个文化的核心要素,展开了对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对凝结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进行描写、分析和阐释。学习、使用和研究阿拉伯语的人们能够跳出传统观念中的语言界限,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入的理解重新认识阿拉伯语,更好地驾驭阿拉伯语,使其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更主动的作用。
专业参考书目1阿拉伯现代文学与神秘主义李琛华文出版社,2017年9787507547139本书以跨学科视角系统分析了阿多尼斯、纳吉布·马哈福兹等代表性作家作品中蕴含的苏菲思想元素,揭示出神秘主义如何为阿拉伯现代文学提供了超越政治叙事的哲学维度。作者通过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式,既剖析了苏菲派"神爱""寂灭"等概念在诗歌中的美学转化,又论证了塔哈·侯赛因等启蒙作家对传统神秘主义的现代性改造。其独特价值在于打破"阿拉伯文学=政治文学"的刻板认知,发掘出文学文本中灵性与理性的对话关系。该书理论架构严谨而论述生动,既拓展了阿拉伯文学研究的学术边界,也为理解伊斯兰文明的内在精神性提供了新路径,特别推荐给比较文学研究者、中东文化学者及对宗教与文学互动关系感兴趣的读者。
2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古代卷(上)葛铁鹰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9787572604775本书以史学考据结合文本分析,系统梳理了《中国印度见闻录》《黄金草原》等32部阿拉伯古籍,首次完整还原了中世纪阿拉伯学者笔下的"丝绸之国"形象——从《一千零一夜》里神奇的"秦之国度",到伊本·白图泰笔下秩序井明的刺桐城,这些记载既反映了陆海丝路的物质文化交流,更揭示了阿拉伯认知体系对中国文明的想象与重构。作者特别考证了"隋尼""秦"等称谓的语义流变,通过对比中国史籍与阿拉伯地理志,破解了如"广州的阿拉伯商站""中国纸术西传"等历史细节。其学术创新在于将散见的文本碎片编织成系统的"中国形象谱系",既为丝路研究提供了阿拉伯视角的参照系,也为当下文明对话提供了历史注脚。本书兼具文献价值与可读性,既是专业学者的必备参考资料,也能满足公众对中阿文明交往史的好奇,堪称古代"一带一路"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3阿拉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历史考察韩志斌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9787520325530该书以20世纪阿拉伯社会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在纳赛尔、阿萨德等领导人执政期间推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治理模式。作者运用多国档案和实地调研资料,系统分析了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本土化特征、经济社会政策成效及其内在矛盾,揭示了这一政治实验对当代中东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本书兼具理论深度和史料价值,既为中东政治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对理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适合政治学、历史学及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参考。
4阿拉伯传记文学研究邹兰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787516162026本书以"治理效能"为分析框架,通过解密档案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既宏观考察了纳赛尔、阿萨德等政治强人如何将社会主义理念本土化为"阿拉伯复兴模式",又微观解析了土地改革、国有化政策在基层的实际运作与困境。研究团队特别关注了这种特殊治理模式的双重性:一方面创造了全民教育、医疗等现代化奇迹,另一方面也埋下了经济僵化与威权固化的隐患。书中对"社会主义与伊斯兰价值观调和""石油利益再分配机制"等关键命题的探讨,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分析范式。这部著作凭借其扎实的史料功底和创新的理论视角,不仅填补了中东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空白,更为理解当代阿拉伯国家转型困境提供了历史钥匙,值得政治学、中东研究学者及国际关系从业者深度研读。
5阿拉伯语修辞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阿拉伯语修辞》编写组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7-5600-0725-2全书围绕阿拉伯语修辞三大核心领域——辞藻学(البيان)、**修辞学(البديع)和意义学(المعاني)**展开,内容涵盖了比喻、借代、排比、对仗、夸张、铺陈、含蓄等各类修辞手法,既有传统理论阐释,也结合了丰富的经典实例分析。编写组在内容安排上注重逻辑清晰、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阿拉伯语修辞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法及其实际应用。
   
    本书适合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中高级学习者以及对阿拉伯文学语言美感有兴趣的读者使用,也是备考阿拉伯语高级水平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
体系严谨,内容权威:由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资深教师团队编写,体系完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符合专业学习需求。
   
    实例丰富,贴近文本:选取了大量来自《古兰经》、古典诗歌、散文名篇等一手阿拉伯语资料,帮助学习者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语言简明,条理清晰:在保证学术性的同时,行文通俗易懂,适合不同阶段的学习者阅读和深入研究。
   
    助力提升表达能力:学习阿拉伯语修辞不仅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更能有效提升自身阿拉伯语表达的准确性与美感。
   
    兼顾传统与现代视角:既尊重阿拉伯传统修辞理论体系,又结合当代语言运用的新趋势,为学习者开拓更广阔的视野。
6阿拉伯文学巨擘:马哈福兹林丰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3年9787568093989本书以"开罗三部曲"为核心,深度解析了马哈福兹如何通过《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等代表作,将阿拉伯叙事艺术推向现代性高峰,同时揭示了其作品中对埃及社会变迁的深刻记录与人性困境的哲学思考。作者不仅细致梳理了马哈福兹创作生涯的阶段性特征,更创新性地探讨了其作品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精神共鸣,如《平民史诗》与《白鹿原》共同体现的家族叙事宏大性。书中对《我们街区的孩子们》等争议作品的宗教隐喻解读,展现了马哈福兹作为"阿拉伯良心"的思想勇气。这部研究既包含对阿拉伯语原著的文本细读,又融入了比较文学视野,既可为外国文学研究者提供方法论示范,又能帮助普通读者理解阿拉伯现代文学的精神内核,特别推荐给中东文学爱好者、比较文学学者及关注文明对话的读者。
7阿拉伯文学史(黎巴嫩)   汉纳·法胡里著 郅溥浩译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978-7-227-03739-2本书系统梳理了从贾希利叶时期到近现代的阿拉伯文学发展历程,涵盖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体,深入分析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时代背景,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作为国内引进的权威阿拉伯文学通史,它既为研究者提供清晰的历史脉络和丰富的文学素材,又以生动的文笔带领普通读者领略阿拉伯文学的魅力,是了解阿拉伯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特别推荐给文学爱好者、东方文学研究者及阿拉伯语学习者。
8阿拉伯语语义研究付志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78-7-301-07929-4该书从语言学理论出发,系统探讨了阿拉伯语语义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词汇的多义性、同义与反义关系、词根派生体系以及语境对语义的影响,同时结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背景,分析语言与思维、文化的互动关系。作为国内阿拉伯语语义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既可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专业参考,又能帮助阿拉伯语学习者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逻辑,是学术性与实用性兼备的佳作,特别推荐给对阿拉伯语语言学或伊斯兰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9当代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社会与文化蔡伟良,陈杰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9978-7-5446-0547-2本书全面介绍了阿联酋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及现代化进程,内容涵盖历史背景、政治体制、教育体系、民俗风情及石油经济的影响等。该书资料翔实、分析客观,既适合国际关系和中东研究学者参考,也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海湾国家的独特发展路径,尤其推荐给对阿拉伯社会文化或区域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10阿拉伯文学通史仲跻昆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978-7-5447-1546-1该书以150万字的宏大篇幅,全面梳理了从公元5世纪贾希利叶时期到20世纪末的阿拉伯文学发展历程,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类文体,深入分析了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作品特色。作者凭借数十年的研究积淀,将文学分析与历史语境相结合,既注重古典诗歌的格律美学,也阐释了现当代文学的社会批判性。该书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注释详尽并附重要作品译文,不仅是阿拉伯语专业师生的必读教材,更为中国读者打开了理解阿拉伯思想文化与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堪称中阿文化交流的里程碑式著作。
11阿拉伯文学简史(阿文版)叙利亚)菲拉斯·萨瓦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9787303260652这部阿拉伯语原版著作以简明扼要的笔触,系统梳理了从贾希利叶时期到当代的阿拉伯文学发展全貌,涵盖诗歌、散文、小说等主要文体,既聚焦各时期代表作家与经典作品,又深入剖析了文学运动与社会思潮的互动关系,尤其对阿拉伯现代文学中的实验性写作和后殖民叙事有独到见解。以本土学者视角还原了阿拉伯文学的自我诠释体系,语言精炼而论述严谨,既可作为高校阿拉伯语专业文学课程的理想教材,又能为研究者提供不同于西方学术范式的一手文献,堪称中阿学术出版合作的重要成果。对于希望突破语言障碍、直接接触阿拉伯学界文学观的研究者与高阶学习者而言,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
12简明阿拉伯古代史潘雷北京:东方出版社,2023978-7-5207-2059-5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梳理了阿拉伯世界从史前到16世纪的历史脉络,重点讲述伊斯兰文明的兴起、阿拉伯帝国的辉煌成就及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文明的交流。书中配有年表、地图等辅助内容,既保证了专业性又便于阅读,是了解阿拉伯古代历史的理想入门读物,适合历史爱好者和学生群体。
13走向沙特阿拉伯史正涛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978-7-5012-3093-8该书以通俗笔触系统介绍了沙特阿拉伯的国情特色,涵盖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石油经济、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社会习俗等基础领域,特别对瓦哈比派与伊斯兰教的关系、王室治理模式等特色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国内较早全面介绍沙特的中文读物,其价值在于用简明框架整合了沙特研究的基础知识,虽学术深度有限,但胜在信息集中、条理清晰,适合外事工作者、商贸人士和普通读者快速建立对沙特的基本认知,可作为了解这个中东重要国家的入门级读物。
14阿拉伯古诗100首仲跻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978-7-301-30579-9本书所选译的是阿拉伯古代各时期(贾希利叶时期、伊斯兰时期、伍麦叶朝时期、阿拔斯朝时期、近古时期与安达卢西亚时期)的诗歌。所选诗歌涉及其重要的诗歌流派,如贾希利叶时期的悬诗、侠寇诗;和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世人,如乌姆鲁勒·盖斯、安塔拉、白沙尔·本·布尔德、艾布·努瓦斯、穆太奈比、艾布·阿塔希叶、麦阿里等。诗歌的题旨则涵盖描状诗、赞颂诗、矜夸诗、贞情诗、艳情诗、讽刺诗、哲理诗、咏酒诗、劝世诗、悼亡诗等。该书不仅是阿拉伯文学研究的珍贵资料,更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领略沙漠诗情与阿拉伯人文精神的窗口,特别推荐给文学爱好者、翻译研究者及中东文化学习者。
15阿拉伯语篇章语言学周烈,   蒋传瑛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7-5600-2346-0本书力求阐明阿拉伯语篇章语言学基本情况和研究方法,揭示阿拉伯篇章中各种连接手段;分析阿拉伯篇章中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总结、归纳具有普遍性启发性的语言特点。理论扎实、例证翔实,既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方法论参考,又能帮助阿拉伯语学习者突破单句层面,掌握篇章理解与构建的核心技巧,是语言专业师生及翻译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书。
16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肖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978-7-5201-1740-1阿拉伯传统文化是否等同于伊斯兰传统文化?相信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本书在阐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以清晰的论述和简练的语言,就阿拉伯固有文化在阿拉伯文化传统中的地位、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成就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历史、“豪侠”“宽容”“乐观”“务实”“调和”各特质与阿拉伯固有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了解阿拉伯文化有一定的助益。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深入浅出的表述,既为中东研究者提供了新范式,也为普通读者理解阿拉伯文化本质提供了钥匙,是文化研究领域兼具学术突破性与大众可读性的力作。
17阿拉伯语诗歌韵律学基础王玲莉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20978-7-5192-7425-2本书较为完整和系统地介绍了传统阿拉伯语诗歌韵律学的基本原理。第一章介绍了律学的基本原理。文中首先说明诗律学中动静的划分,   接着阐述由动符字母和静符字母构成的六种基本声音单位, 然后说明由这六种单位构成的十个音步和它们允许进行的变化, 接着介绍了诗体相关术语,   诗的破格和音步分析方法。第二章结合诗例详细介绍十六律式, 包括律式的句式, 上尾和下尾的种类和形态以及许可的变化, 句身部分的音步形态和变化,   以及这一律式中某个音步允许的特殊变化, 并在结尾处附有汇总表。第三章是韵学, 介绍了韵脚的定义、韵脚的构成字母、韵脚的动符、韵脚的分类以及韵脚的讲究。这部著作不仅是阿拉伯文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其清晰的讲解更让阿拉伯语学习者能够突破诗歌鉴赏的语言障碍,深入理解阿拉伯古典文学的形式美学。对于任何希望掌握阿拉伯诗歌艺术精髓的读者而言,本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18李绍先眼中的阿拉伯人李绍先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978-7-5068-4902-9本书是作者本人在阿拉伯国家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的基础上,   是作者本人多年对中东及阿拉伯问题潜心研究的基础上, 是作者本人参阅了大批有关阿拉伯人和阿拉伯世界的书籍、刊物和资料的基础上,   从多视角、公正、客观、通俗、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了一个真实的阿拉伯人的世界。书中既有对阿拉伯人"慷慨与保守并存"性格特质的生动描摹,也不回避对地区矛盾与发展困境的理性探讨,这种平衡的叙事方式使其既可作为通俗易懂的文化导读,又能为国际关系研究者提供人文视角的补充,堪称理解阿拉伯社会肌理的"立体解剖图"。
19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郭筠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978-7-100-18153-2本书的作者,凭借自身语言优势与功底,遍览阿拉伯地理原语典籍,拓宽学术视野,博采前人之长,终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专论。其从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及其特点、7-15世纪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称谓考辨、主要作品提及中国的阿拉伯地理学家、阿拉伯地理古籍中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形象、丝绸之路上中国形象构建的特征和规律等方面,全面细致地进行了主题论述。作者溯宗导源,鞭辟人里,既梳理出阿拉伯地理典籍中关于中国记载的来龙去脉,也勾勒出相关记载中“中国形象”的历史样貌。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专著。这部兼具专业深度与文明对话温度的著作,值得历史学者、汉阿翻译工作者及所有关注跨文明交流的读者细读。
20阿拉伯电影史陈冬云北京:昆仑出版社,2011978-7-80040-979-0本书共分阿拉伯国别电影发展史和阿拉伯电影的文化特质两部分,内容有:尼罗河流域,阿拉伯电影根植的文化艺术土壤等。本书既可作为影视专业学生的区域电影史教材,又能帮助文化研究者透过银幕读懂阿拉伯世界的现代性困境与艺术突围,堪称电影学与中东研究的跨学科典范之作。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